□论文作者:姚光远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中运量、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轨道车站与常规公共汽车、小型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等其它交通方式的相互配合,才是决定轨道交通站点是否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关键。笔者认为,尤其以中小型城市为代表的城市交通体系中,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应同时重视地面公交服务的提升,以构建完整的公共交通体系。
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1],按照年运量对全球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排名,得到如下数据,其中我国有四大城市上榜,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香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根据荷兰交通导航服务商TomTom发布的全球拥堵城市排名的另一份数据[2],全球拥堵排名前30名的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均位居全列,包括莫斯科、墨西哥城等轨道交通非常发达的城市依然拥堵情况显著。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居民出行特征相近,我国轨道交通最为发达的四个城市均具有人口密度极大、早晚高峰现象明显的特征,尤其是北、上、广三大城市在轨道交通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均出现拥堵现象,而香港作为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却较为良好,其原因值得深究。
在此基础上,笔者收集了这四座城市在交通出行结构方面的调查数据,发现在轨道交通承担了一大部分客运量的基础上,地面交通出行的方式却各有不同。北京市民在步行、私家车、出租车三类出行方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上海市出租车出行占据了高达47%的出行比例,广州市个体机动车出行占有41%的比例并且出租车也占有较大的比例,而香港地面公交出行比例(包括专营巴士、红色中型巴士、绿色中型巴士)高达46%,出租车、私家车等出行方式仅占比18%。
同时,从运营方式来讲,北京、上海、广州的地面公交系统大多为传统公交线路,自成一套体系,更多是作为轨道交通的一种补充出现,甚至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尚未明显的与轨道交通形成良好的衔接。而由港铁公司组织运营的港铁巴士,一方面设置有居住小区内环线,于个小区门口设置上落车站点,并通过票价优惠的形式,为旅客提供“家门-站点”的服务,同时也可作为区域内部公共交通线路,且在轨道交通系统出现紧急事故的时候,此类巴士同时起到疏散转运乘客的作用;另一方面设置有轨道线网未覆盖地区或较远地区的长线大型双层巴士,解决了长距离出行时,轨道交通的缺失或换乘的繁琐,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而中型红色巴士、绿色巴士作为大型公交的补充,覆盖到更多专营巴士未能覆盖的地区。整个公共交通体系以轨道交通与大型巴士为“骨骼”、以接驳巴士为“血管”、以中小型巴士为“脉络”,形成了秩序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以优质的服务引导更多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保障了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行。
与此同时,道路网的建设、停车收费的管理、区域服务设施的配套、慢行系统的打造等等一系列因素都是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当公共交通相较之私家车有更大的优势时,自然会改变城市居民的出行结构,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
综上,轨道交通虽然有其优势,但是仍不能作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救命稻草”,公交车机动灵活、点多面广,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形成当今人口密集的城市健康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
参考文献:
CUHK MSc MAE Course Railway Engineering
TOMTOM TRAFFIC INDEX MEASURING CONGESTION WORLDWIDE
2014年上海市综合交通年度报告
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调研报告
广州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演变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