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群信息工作部
总第1071期
 
关于我们
  • 出版时间:每月上旬
  • 投稿邮箱:lyymyhome@sina.cn
  • 联系电话:0379-63252224
  • 地  址:洛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元大道56号
结合国外案例浅谈我对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的看法与建议
新闻作者:高屹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论文作者:规划一院 高屹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主要是为解决城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积水内涝、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期望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理想效果。
    下面我将结合一个国外优秀案例,谈一下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法与思路。
    该案例为《2016ASLA分析及规划类杰出奖:哥本哈根暴雨应对行为准则》。规划的编制背景是在2011年7月2日,一场千年一遇的暴雨在两小时内便让1米深的洪水淹没了哥本哈根城区的大部分地区,带来的各项损失高达10亿美金。此前,2010年百年一遇的暴雨已经袭击过该城市,而到了2014年大雨再次到来。这些现象让这个城市认识到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不再是偶然现象。而由于大量设备占据了该城市地下空间,一些传统的排水措施很难实现,现有管道系统无法承受极端天气带来的排水压力。所以该规划提出了一种“蓝绿系统”策略,即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将绿地和水系两种空间斑块互相联系,相辅相成,解决城市面对极端天气下的应对措施不足问题。这些策略在规划中被整合为了“哥本哈根暴雨应对行为准则”,与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该规划主要通过六个步骤将蓝绿措施结合到了设计之中。主要为1、数据收集与调查;2、建立模型与绘制地图;3、无措施的花销;4、设计与资格;5、参与与互动;6、暴雨经济。
    这其中比较具有借鉴意义的有以下几个地方:首先在前两步中,依据行政领域,自然特征等将规划区划分不同的集水区,在收集与调查的现状数据基础上,运用GIS手段,建立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地表水、污水系统、地貌特征、风险评估在内的大型水文模型,确定出脆弱区域。在这些区域中,靠传统的管道系统无法满足城市排水的需求,需要增加一些包含暴雨管理措施的“蓝绿”相关项目。
    这与我们平时海绵城市规划中的汇水分区的划定类似,我们划定汇水分区后,对各区域进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进行控制,提出一些海绵城市建设引导措施。在该案例的第四步中,在分析确定的脆弱区域,针对街道、公园和广场等城市常见空间,通过完善与全面的场地分析后,提出了八种介入手段来减缓灾害。这八种手段被称为“暴雨工具箱”,是通过各种手段将水利工程与城市生态工程(蓝绿)相结合,创造了一套解决环境洪水灾害的策略模型。
    然后规划师针对具体情况,从“暴雨工具箱”中选择不同的措施,放入各具体区域的各个介入点之中。
该规划提出“暴雨工具箱”中,有许多措施值得我们思考,比如其中并不回避遇到特大暴雨时,城市中还是会被淹没问题。其中提出了通过措施控制被淹没的区域,设计一些故意被淹没的区域,例如V型城市运河,雨季故意被淹没的下沉公园等。在极端天气下可容纳大量水体,同时保护周边区域不被洪水侵蚀。
    另外一点就是该案例对思维方式进行了变革,提出了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一年城市会损失多少钱,对比建设公园后增加地价等收益,告诉政府这种既增加收入又减缓暴雨灾害的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我们首先要对现状数据进行精确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不同的建设敏感区域。同时在现状场地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适合不同区域的具体建设措施,同时通过不同角度阐述与经济测算等,使政府意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势在必行,从而才能实现从传统的工程排水时代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历史性、战略性的转变。
“哥本哈根暴雨应对行为准则”的六个步骤

基于现状研究的水文模型建立
该案例创造的“暴雨工具箱”

被选中的介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