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群工作部
总第1142期
 
关于我们
  • 出版时间:每月上旬
  • 投稿邮箱:lyymyhome@sina.cn
  • 联系电话:0379-63252224
  • 地  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56号
天津桥:见证了洛阳的辉煌和沧桑,曾是隋唐盛世的“网红打卡地”
新闻作者:洛阳自然资源和规划、洛报融媒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源:洛阳自然资源和规划、洛报融媒
天津桥是隋唐洛阳城天街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宫城区和洛南里坊区之间新建一座横跨洛河的天津桥,对加快恢复古都历史轴线、提升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影响力、打造好以“盛世隋唐”为核心的城市文旅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天津桥的建设被提上日程,天津桥设计方案受到越来越多市民关注。市委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其规划设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物局、市水利局等单位组织全国文物考古、规划设计、桥梁建造和水利防洪等方面的专家反复研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历史上的天津桥究竟是何模样?未来的天津桥又将是何面貌?自即日起,本网聚焦隋唐洛阳城天津桥,采访文物考古、规划设计、桥梁建造和水利防洪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为您解读天津桥的历史与未来。
“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天津桥曾是唐代文人骚客的吟咏之地,“天津晓月”的美景总是引起后人无数幻想。
历史上的天津桥究竟是什么模样?又经历了哪些变迁?结合考古发现和专家解读,洛报融媒记者带您共同走近历史上的天津桥。   考古发掘,天津桥初现真容   2000年3月,洛阳考古工作者在配合洛河大堤修建中,对古洛河石堤遗存进行发掘,在目前洛阳桥以西400米的洛河北岸河滩内,发现4处石头建筑遗存,其露出的石头部分长2.5米,宽2米左右,排列十分整齐,与洛阳桥以西发现的古洛河石堤坝遗存明显不同。
根据其结构特点和排列情况,可以判定其为桥墩。
其中保存较好的2号桥墩,残存长度为19米,宽2米,高1米。它恰好处于应天门与定鼎门连接线上,由此推断这里即是天津桥遗址所在地。
至此,曾在李白、孟郊、白居易等名家笔下频现的天津桥,终于从历史文献中走进现实,初现真容。   跨越千载,形制从浮桥到石桥   “天津桥始建于隋,后因洪水多次被毁,又历经多次重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洛阳唐城考古队队长石自社说。
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天津桥初次建成。《大业杂记》中记载,“有天津浮桥,跨水长一百三十步,桥南北有重楼四所,各高百余尺。”《元和郡县图志》载:“隋炀帝大业元年初造此桥,以架洛水,用大缆维舟,皆以铁锁钩连之。南北夹路,对起四楼,其楼为日月表胜之象”。
当时的天津桥以若干个船为桥体,串以铁锁,组成一座浮桥,桥头有四座重楼,是隋朝洛阳城南北往来的通衢。
唐朝时期,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津桥的作用也愈发显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天津桥正式修葺为石桥,以抵御洪水侵袭。天授三年(公元692年)武则天命李昭德重修天津桥,李昭德将桥墩改成尖形,并以石材砌筑河岸,推动我国造桥技术大幅跃进。
北宋时期的西京洛阳保留了都城的配制,历经了大规模建设,天津桥仍发挥重要作用。“石为脚,高数丈,锐其前,以疏水势,石缝以铁鼓络之,其治甚固。”根据《宋会要辑稿》对西京洛阳城天津桥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的天津桥仍为石桥。   三水两洲,历史原貌为平桥   “隋唐时期洛河在天街轴线区域分为三股,形成了‘三水两洲’的形态。”石自社介绍,当时洛河上共有三道桥,从北到南依次为黄道桥、天津桥、星津桥,三桥相连形成了天街上的南北通道和城市景观。唐玄宗时期,天津桥与星津桥合二为一,再无所谓的三桥。
史书文献中对天津桥形制也有记载。《旧唐书·职官志》记载:“石柱之梁四,洛则天津、永济、中桥,灞则灞桥。”
“石柱梁桥从形制上来讲就是平桥,桥墩为巨石垒砌而成,桥面应为石梁,也有可能是木梁。从白居易‘晚归骑马过天津,沙白桥红返照新’的诗句中可以想象可能是木栏杆,也可能是红砂石质的石栏杆。”石自社说。
当时的天津桥东侧还有一座中桥。《元和郡县图制》记载:“中桥,咸亨三年造,累石为脚,如天津桥之制。”作为联通南北二市的交通要道,中桥承载着较大的人流、物流,平桥最符合其载重需求。由此反证,唐代天津桥亦为平桥。
延  伸   天津桥是隋唐洛阳城天街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在宫城区和洛南里坊区间新建一座横跨洛河的天津桥,对加快恢复古都历史轴线、提升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影响力、打好以“盛世隋唐”为核心的城市文旅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天津桥的建设被提上日程,天津桥设计方案也受到越来越多市民关注。市委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其规划设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物局、市水利局等单位组织全国桥梁建设、建筑设计、考古和水利防洪等方面的专家反复研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历史上的天津桥究竟是何模样?未来的天津桥又将是何面貌?即日起,洛报融媒记者采访文物考古、规划设计、桥梁建造和水利防洪等领域专家学者,为您解读天津桥的历史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