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院 高晓迪、邵嘉馨/图文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文物资源,造就了其独特的气质。如何解决好更新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内涵,延续与展现城市特有气质与韵味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同为洛阳历史文化的重要标签,丽景门作为汉魏洛阳城的西大门,与隋唐洛阳城南大门应天门遥相呼应,承载了古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承福门大街(原金业路)东临丽景门,西接应天门,是此区域的重要交通干道,位于两朝风貌过渡区,起到了连接两个朝代,两段历史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发展中,青年人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城市前进的脚步中,既要重视传统,也需年轻活力,青年作为城市文化气质的传承者,应当坚定文化自信,承韵历史文脉,传承河洛文化,赓续千年魂脉,与城市同生共长、相互成就。历史和青年如何形成碰撞,也是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课题。
城市更新的方式可分为再开发、整治改善及保护三种。
再开发的对象是指建筑物,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有关城市生活环境要素的质量全面恶化的地区。这些要素已无法通过其他方式,使其重新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的要求。这种不适应,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甚至会阻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必须拆除原有的建筑物,并对整个地区重新考虑合理的使用方案。建筑物的用途和规模、公共活动空间的保留或设置、街道的拓宽或新建、停车场地的设置以及城市空间景观等,都应在旧区改建规划中统一考虑。应对现状作充分的基础调查,包括该地区自身的情况以及相邻地区的情况。重建是一种最为完全的更新方式,但这种方式在城市空间环境和景观方面、在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变动方面均可能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投资方面也更具有风险,因此只有在确定没有可行的其他方式时才可以采用。
整治改善的对象是在由于缺乏维护而产生设施老化、建筑破损、环境不佳的地区的建筑物和其他市政设施。对整治改善地区也必须做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大致可细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若建筑物经维修、改善和更新设备后,尚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使用的,则应对建筑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建。
(2)若建筑物经维修、改善和更新设备后仍无法使用,或建筑物密度过大,土地或建筑物的使用不当,或因土地或建筑物的使用不当而造成交通混乱、停车场不足、通行受到影响等情况时,则应对造成上述各种问题的原因通过各种方式予以解决,如拆除部分建筑物,改变建筑和土地的用途等。
(3)若该地区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服务设施的缺乏或布局不当时,则应增加或重新调整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布局。
整治改善的方式比重建需要的时间短,也可减轻安置居民的压力,投入的资金也较少,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更新但仍可恢复并无须重建的地区或建筑物。整治改善的目的不只限于防止其继续衰败,更是为了全面改善旧城地区的生活居住环境。
保护适用于历史建筑或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的历史地区。保护是社会结构变化最小、环境能耗最低的“更新”方式,也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适用于历史城市和历史城区。
历史地区保护更多关心的是外部环境,强调保护延续地区居民的生活。所以要保护好历史城区的传统风貌和整体环境,保护真实历史遗存。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建设和改善地段内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以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保护除对物质形态环境进行改善之外,还应就限制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建筑物用途及其合理分配和布局等提出具体的规定。
以上虽然可以将更新的方式分为三类,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视当地的具体情况,将某几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
综上所述,承福门大街如何利用城市更新的方式在进行时代风貌承接过渡的同时,为传统区域注入年轻化与时代活力,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规划范围 本次项目改造提升区域主要位于承福门大街两侧,北至玄武门大街,南至九都中路,全线长1500米。承福门大街两侧现状建筑缺乏统一风格,区域拆迁后建筑残余界面破败,保留立面需清理修补,街道环境缺乏亮点。
改造策略 本次城市更新以《洛阳市城市风貌管控导则》为依据,从古城形象中寻找灵感,提升承福门大街两侧建筑与城市文化的整体联系;采用整治改善的城市更新策略,通过拆旧、焕新、保特色三个方面,拆除破败区域,提升街区活力,保留文化特色,在实现区域风貌统一的同时,为片区注入新能量、新活力,从而实现“谱写古城新旋律,赋予城市新活力”的整体定位。
设计理念 通过对区域定位、历史建筑风貌进行研究,确定了以现代新唐风为主的整体建筑风貌。结合市内、国内等成功案例,在设计手法以及材料选取中打破传统的设计手法,并进行大胆突破,以传统为底蕴,以时代为纽带,以活力为亮点。
区域内居住建筑采用芝麻白真石漆作为主要色调,底部采用芝麻灰真石漆形成分段式表达,同时在层高处加入朱红色腰线,丰富了建筑立面层次。与此同时,在建筑山墙侧加入融合传统纹饰的花格作为空调格栅,实现立面的完整统一。
沿街商业建筑外立面使用青砖贴面,屋顶采用铝板瓦铺成的坡屋顶形式,形成传统建筑基底,与丽景门风貌相统一。在门窗设计中,摒弃传统建筑中的木质门窗,采用断桥铝材质,喷涂木质漆,在保证效果的同时,防火性能更优,使用年限更久,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设计中采用了多种中式栅格、景墙,丰富整体立面效果,同时,对于部分缺失墙体、拆除后建筑进行新建、修补,使得整体界面更加连贯。设计中大胆采用了玻璃幕墙的设计手法,通过通透性强、极具现代气息的幕墙设计,提升区域的开放性以及多元性,实现建筑的新旧结合,在传统氛围中注入时代气息。
最后,在街道环境设计中,通过增加隋唐风格月亮门、景观墙等手法,将相距较远的建筑连接起来,保证立面的连贯性、统一性以及文化性;通过具有隋唐风貌的街道家具、广告牌、石墩、牌坊、雕塑、灯箱、果皮箱等特色景观小品,与建筑形成呼应,从而形成完整统一的建筑景观系统,提升街区整体效果。
回顾本次方案设计,从区域整体出发,营造建筑与环境一体的多元文化街区,承接了从丽景门到应天门的时代风格转换,赋予了原有建筑全新的生命,也为传统文化区域注入了开放、多元、共享的新活力。未来这里将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客厅,城市文化传承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