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保护规划院 李矿辉/图文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且看洛阳城”。洛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作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随着我国发展阶段步入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华文明传承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重点之一。“如何传承中华文明,讲好洛阳故事”是落实中央精神,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课题。洛阳规划院隆重推出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研究专栏,落实市委市政府十四五“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重大战略部署,为城市建设开拓思路建言献策,提供一些研究性的思考与建议。
天街里坊处于隋唐洛阳城遗址的中轴线,是洛阳市主城区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轴线之一。这条轴线北至邙山翠云峰(现在翠云阁正在建设中)——上清宫——下清宫——龙光门——玄武门——贞观殿——徽猷殿—天堂(已建成)——明堂(已建成)——应天门——端门——天枢——天津桥(老吴桥东,洛阳桥附近)——天街(已复建部分)——定鼎门(已复建)——龙门伊阙(又名天阙,几千年来一直是洛阳名片),全长19公里左右。这条轴线上的七天建筑,如天上的北斗七星,代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天人合一的古代城市设计思想。
历史上,由于洛阳极其重要的政治地位和得天独厚的军事区位,得中原者得天下(洛阳)的战略思维,让这座帝都战火连绵不绝,及至解放前,地上遗存所剩无几,一座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国际性大都市(唐时,城49平方公里,总计109个坊和三个市,南北两市和西市,19.5万户、118.3万人),曾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只留下一纸传说。来过洛阳的人对于洛阳的印象是虽然号称千年帝都,但是皇都景象渺茫难寻,只停留在导游和洛阳人的口口相传中。这种现状洛阳就迫切需要打造一个展示千年古都形象的场域载体。随着建国后多年的经济建设,洛阳市委市政府开始谋划这一要事。坐拥五大都城遗址(周王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文化荟萃,灿若星辰,如何选取首期引爆点,开个好头,成为市委市政府面临的难题。经过多轮国内专家咨询论证,地处市中心、一直得到较好保护与控制的隋唐洛阳城成为当仁不让的首要选择。随着河南省响应中央文化复兴战略提出文化高地战略,重点打造华夏文明传承示范区。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的概念呼之欲出。
这一发展思路与河南省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和国家文化高地的战略意图不谋而合,很快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依托国家文物局审批同意复原建设的天堂、明堂、九州池、应天门、定鼎门遗址,如何串珠成线成片,打造展示洛阳千年古都形象的国际会客厅、帝都文化休闲服务区。“天街片区”无疑是第一发力点。
这条天街北侧串联隋唐洛阳城宫城区与皇城区,需要展现的是宫廷文化与帝王气派。随着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在应天门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和国人展示了洛阳的千年古都新形象,收获亿万赞誉。
而位于洛河(隋唐大运河起点)的天街洛南里坊则成为第二发力点。如果说天街洛北宫城区住的是皇亲国戚,那么天街洛南里坊区住的则是达官贵人、商贩走卒、平民百姓。这里的名人文化(狄仁杰、白居易、裴度、太平公主等,正在考古发掘的正平坊历史就是国子监和太平公主府邸);私家府邸园林文化(牛曾儒归仁园、白居易履道坊宅园、裴度集贤园、湖园、司马光独乐园、金谷园等;寺庙园林有太常寺园林、奉国寺园林、龙兴寺园林、太平寺园林、白马寺园林、安国寺园林等;观庙园林有宏道观园林、福堂观园林等);诗歌文化;医药文化;美食文化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梳理了这么多,未来天街洛南里坊的范围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定位如何?该如何打造呢?
范围:建议为天街两侧各建一个里坊,也即500+150+500跨度;北至洛河,南至定鼎门。
重点:天街打通工程,与天津桥,洛北宫城区天街连城一体,彰显帝都气派;
定位:历史之街、文化之街、活力之街、唐潮之街,国家级文化产业创新示范区;
方案:从南至北围绕四个区来谋划世界文化遗产展示博览区、民俗世界风情体验区、名人里坊展示区、园林文化展示区。
世界文化遗产展示博览区:依托世界文化遗产一街两坊,重点展示遗址考古发掘等内容,可同步发展研学教育、展览博览等业态。
民俗世界风情体验区:依托河洛文化节和国家文化牡丹节、世界古都论坛,发展世界风情表演演绎,民俗特色体验,主题风情演出。可通过微改造现有村庄,结合业态植入实现乡村振兴;
名人里坊展示区:依托里坊现有水系,联通洛河,恢复狄仁杰、白居易、裴度、太平公主等宅,形成一个以名人里坊为核心,集住宿、餐饮、酒吧、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滨水休闲古街区。
园林文化展示区:依托中国国花园(可结合天街扩建),逐步将洛阳名园和世界奇珍异草收集,打造洛阳的世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