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三院 闫琳珊/文
五一期间去参观了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的皇城相府。皇城相府是康熙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加三级,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这里最具特色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建筑物当属河山楼。
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为抵御流寇侵扰,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高30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
河山楼作为一幢抵御外敌的建筑,在此方面有许多特殊的设计,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计,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楼层间构筑棚板屯贮人员物质。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河山楼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瞭望敌情保卫城堡。河底层深入地下,开辟有秘密地道,便于转移逃生。河山楼内还备有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储备有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一旦城门城墙被攻破,相府里的所有人就可以进入“河山楼”内躲避藏身。河山楼里面一应俱全,可容纳近千人在里面生活数月。
河山楼外墙整齐方正,内部则逐层递减,越向上墙体越薄,下层采用石级,而上层采用木台阶以减轻重量,这都是古人在建筑结构设计上的巧思。使得这样一座砖石高层建筑,历经近四百年的风雨沧桑,仍旧巍然屹立,雄距一方,此的高度与规模在明清建筑中极为少见,更为难得的是,周边至今没有超越其高度的建筑。这样的历史建筑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