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群工作部
总第1119期
 
关于我们
  • 出版时间:每月上旬
  • 投稿邮箱:lyymyhome@sina.cn
  • 联系电话:0379-63252224
  • 地  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56号
新闻作者:栾冬冬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政部 栾冬冬/文
      道非哲学,非科学,非伦理学,非物理学,非逻辑学,它不是一切狭隘、解剖分割的学问,是包涵和透视世界和自然本质的智慧。
      何物为道?道存于万物,却不是万物本体,它是规律存在的概念,是命名本质的名词。故道,囊括万物,取法万物,又非万物,端倪难寻,奥妙难识难言,道之阴阳,非阴阳,是名阴阳,同存同灭,一时共生,一时同灭,如薛定谔的猫,犹存犹灭,即存即灭,存灭同体。
      《周易》言道一气,化为阴阳两端,生四象,衍八卦,推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周易》所言唯德,唯业,唯象,唯位,唯时;非德,非业,非象,非位,非时;是名德,是名业,是名象,是名位,是名时。故《周易》所谓道者,流行者气,主宰者理,对待者数。先有孔子言道唯仁,道不远人,忠恕而已;孟子言道唯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老子言道唯无为,道法自然而已。后有《金刚经》言道唯空,唯空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朱子言道唯理,存天理而灭人欲;阳明言道唯心,道不外求,向心而生。故道唯理,唯心;非理,非心;是名理,是名心。故理、心即为道,道、理、心一体,同为一物,心即理也,即为道也。
      何为求道?求道是明理,是见心,是知性,是《大学》所谓明明德。然欲明明德于天下,必历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拾级登梯,这是大学要义主旨,更是古圣先贤求道之路。阳明发孟子四端,明心见性,直指人心,故言道不外求,秉心内守,处处有道,处处道生。
       为何求道?横渠先生说,求道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故求道非为厚其身,而是为时间阐释一种文明,为民众寻找一个方向。在这种文明传续里,人能够更有尊严、更愉快、更有希望地体验生命。因此,求道不仅仅为顺应道的时势,远离危墙之下,更有一种逆天行事,为信仰火中取栗,哺育万民,泽被后世的情怀在,或许是这种情怀才是孔丘、孟轲、诸葛亮等求道之人为后世称圣尊贤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