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群信息工作部
总第1118期
 
关于我们
  • 出版时间:每月上旬
  • 投稿邮箱:lyymyhome@sina.cn
  • 联系电话:0379-63252224
  • 地  址:洛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元大道56号
浅谈中国人精神
新闻作者:黄家钰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群工作部 黄家钰/文 
      1885年,一位西装革履的青年才俊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邀,毅然回到了祖国。从此,他穿起了马褂、系上了辫子,做起了一个无比坚定且自豪的中国人,这个人就是清末杰出的翻译家辜鸿铭。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中,展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谦逊与温文尔雅的君子气派。这种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推动着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了“谦谦公子,温润如玉”的中国君子形象。 
      中国人精神之内涵
      在辜先生笔下,古老的中国式人性,最打动人的一点是,真正的中国从不野蛮、不残忍、也不凶恶,没有任何刺激你的东西,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则是“温良”。泱泱华夏五千年,孕育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是一种具有同情心的温良的特质,“中华民族之精神是一种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我们的文化之所以可永葆青春,是因为我们的民族不同于四处漂泊的希伯莱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一以贯之,中间从未断档。中华文明是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实体,埃及、马其顿、古巴比伦、乃至波斯、罗马帝国都消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中国以持续的生命力生存了下来。它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最先是佛教,现在是西方的科学。但是佛教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不会把中国人变成欧洲人。他们恰到好处的融于极具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之中,为中华文明添砖加瓦。我们的民族魂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始终能够把全民族凝聚在一起,并不断给予自己民族以强大生命力。正是这种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几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毁,披荆斩棘的不断开拓自己的发展道路。而这根植于华夏大地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仍旧熠熠生辉。
      中国人精神之形成与发展
      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距今两千多年的孔子,为我们描绘出伟大蓝图并传播至今的。孔夫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创办私学,儒家思想正是通过这种机构得以传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无论哪朝哪代,都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读书是为了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忠于国家、忠于君主,是古代中国人一生的追求。而西方的宗教宣扬的是灵魂的超度,是忠于神,忠于个体,这导致他们的不稳定和极端。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将“温良”一以贯之,这与欧洲文明有天壤之别。郑和七下西洋,是为了炫耀国威,开拓海外贸易往来;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打破了美洲大陆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延续了上千年的宁静生活,残忍地对印第安人展开了屠杀,并且无情地占据了这片土地。古代中国人自秦朝起开始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西汉封狼居的霍去病,一直抗击匈奴到贝加尔湖畔,是为了保家卫国、捍卫疆土;而罗马帝国不断地侵略扩张的主要原因是掠夺土地、奴隶和财富,是充满暴力和杀戮的,给人民带来了无限的苦难。西方有了火药,却把它变成了枪支大炮,去掠夺别人的财富;而中国人的火药做成了灿烂的烟花,让更多人的欣赏到美丽、感受到快乐,这就是骨子里的差异、文化上的差异。
      辜鸿铭先生说过:“真正的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其温良之性消弭和补救了这些不足。真正的中国人或许难免粗鲁,但不至于粗俗下流……;或许难免圆滑乖巧,但不至于邪恶害人。”在这一点上,中国人与以高贵血统自诩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用最先进的大炮将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拉回现实,中国从此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无主权,领土不完整,这都是资本为牟取暴利,不惜发动战争的卑鄙手段。纵观历史,欧洲文明是一个为了追求私利而混乱不堪的战场,是头脑和心灵、智力和灵魂的角斗场。一方面,科学和艺术为了各自利益而纷争不断;另一方面,宗教和哲学互相冲突、各不相让。宗教能够满足人的心灵,却无法满足头脑;哲学能满足人的头脑,却无法满足心灵。而中国人没有宗教,中国人也不需要宗教,这是因为孔子的儒家学说已经建立起一套哲学伦理体系,它给予中国人的精神寄托,比之宗教毫不逊色。
      中国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决定了它不愿对外扩张的温良本质,自古中国人讲求以和为贵,加以中庸的观念,一直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状态。但中国人也绝不是好惹的,想必每位中国人都听过《战狼2》中那句响亮的口号“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中国人温良恭谦,却绝不软弱,从爱国诗人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思想,到苏武近二十年的“杖汉节牧羊”;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一不是爱国精神的典型写照。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其内涵愈来愈深刻。虽然近代中国给世界的突出印象是保守落后,但是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却愈加炽热,中华民族是不朽的!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以天下为任,四万万五千万的同胞奋起抵抗,使得中华民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中华民族精神又一次得到了伟大的升华。
      当代中国人精神之内核
      现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对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品行提出了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当代每个中国人的独特的精神境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何为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是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当今世界各国都被新冠疫情的恐惧所笼罩着,但全世界,有且只有中国,用高度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筑起了一道防疫围墙。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武汉疫情,亦或是郑州洪涝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直都是中国人民面对灾难时,发出的最响亮的号角,在向困难不懈斗争的同时,也在不断为同胞送去温暖与帮助。疫情当前,我们不会像西方国家一样,强行将责任推给某一个国家,大肆鼓吹疫情“阴谋论”。我们对内严防严控,对外积极配合联合国世卫组织,多次慷慨地捐出防疫物资,派出医疗专家小组,去帮助医疗卫生条件较为落后的国家,这些都是深受“温良”精神影响的表现。五十年前,义气的非洲兄弟将新中国“抬”进了联合国,使新中国的身份得以被世界认可,使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捍卫。五十年过去了,我们没有一刻忘记过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这些年,中国积极帮非洲兄弟们修建铁路,投放大量的资金帮助他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等,用中国人的方法来报答那时慷慨相助的恩情。用这样一句话说“因为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伞”,这说的就是中国人吧。我们自古就懂得“投桃报李”,更懂得如何传递爱,如何回报爱。
      在一百多年前,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李大钊先生,鼓励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坚信中国的青春即将到来。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火炬薪火相传,无数的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孜孜不倦地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有所作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古老而神秘的中国,尽管在发展的道路上有挑战和曲折,但中国人的精神是不会毁灭的。愿中国人这种“温良”的精神被世世代代传递,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应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身逢盛世,当肩负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