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群信息工作部
总第1110期
 
关于我们
  • 出版时间:每月上旬
  • 投稿邮箱:lyymyhome@sina.cn
  • 联系电话:0379-63252224
  • 地  址:洛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元大道56号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大运河洛阳段保护传承利用研究
新闻作者:田真真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城保护规划院 田真真/图文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创造的伟大工程,是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其工事技术之精湛、沿线文化之繁荣、对当时乃至后世经济社会影响之巨大举世瞩目。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是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大使命,是新时代对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的创新与探索,也是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1、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
    20世纪80年代,运河旅游逐渐兴起,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江苏省无锡市首先推出古运河旅游项目。20世纪90年代后,古运河的游览人数逐渐减少,未能发挥出它的功效,甚至没有被人们记起。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经第38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
2019年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正式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上了日程。
隋唐大运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洛阳又是隋唐大运河的核心,拥有丰厚的遗产资源。洛阳市以此为契机,在国家的号召下吸纳其他城市的经验,做好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可以推动洛阳市高质量发展。
    2、大运河洛阳段保护利用现状
    2.1大运河洛阳段基本情况
    目前,大运河洛阳段河道保存良好,全长约50公里(牡丹桥-巩义界,均为有水段),列入《大运河河南段遗产保护规划(2012-2030)》遗产共6项,包括10个遗产点,涵盖2个世界文化遗产点,即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回洛仓遗址,另有4项8个遗产点,即洛河(含漕渠及新潭遗址、瀍河)、洛阳南关码头遗址、天津桥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定鼎门遗址、应天门遗址、明堂及圆形建筑遗址)。
    2.2保护现状
    近年来,洛阳市进行含嘉仓和回洛仓遗址周边环境整治,拆除遗产点本体及周边不协调的建筑物,以保留粮仓遗址的真实性;开展部分运河故道的环境治理工程;以山陕会馆古建筑群为依托,建设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和相应服务管理设施;修建天堂、明堂、九洲池在内的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围绕隋唐大运河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旅游产品,如规划建设由老城区和瀍河区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50公顷的隋唐洛阳城国家文化公园,以展示隋唐大运河洛阳段辉煌的成就。
    2.3存在问题
    遗产保护利用待加强。大运河洛阳段沿线遗产数量多、规模巨大,涉及城乡用地和人口众多,保护工作任务重、难度大。除龙门石窟、白马寺、天堂明堂等经典项目外,文物活化利用方式单一。
文化旅游融合待提升。大运河洛阳段沿线相关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转换深度不够,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文化旅游融合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参与性与互动性。文化合力有待加强,缺少文化品牌之间的带动作用。
    3、大运河洛阳段的文化内涵
    3.1控钥中枢的核心地位
     大运河体系的形成及不断完善,加强了南北的联系,进一步提升了洛阳的国家主体地位,使其成为控扼漕运仓储、国家统一的中心枢纽。
    3.2城水一体的营城智慧
    洛阳在城市规划中首次将国家漕运系统与都城布局密切结合,组成了贯穿城市东西南北的系统水运网络,使里坊、仓储、市场等丰富的城市功能连为一体,成为世界运河都城历史上的杰出代表和独特案例。城水一体的营城智慧启迪了大运河沿线扬州、涿郡等一批运河名城的建设,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都城布局和城镇形态。
     3.3盛世繁华的多彩艺术
    大运河的开凿将南北方、国内外的文化精髓源源不断的输送至洛阳,造就了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诗歌、园林、技艺无不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成就。
     3.4自信包容的开放精神
    大运河推动了南北融合、东西交流,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造就了以洛阳为核心的河洛地区成为南北民族融合、东西文化碰撞的历史舞台。
     4、文旅融合发展措施
     4.1着力打造“隋唐胜迹”旅游品牌
     培育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发挥洛阳大运河中心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水准和洛阳特色的“隋唐胜迹”城市文化名片。
    开发大运河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多主题、多方式的旅游精品线路,强化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服务协作,充分衔接国家大运河及区域旅游线路,推动精品景区串珠成线。
打造文旅融合集群。以隋唐洛阳城、白马寺和龙门石窟、二里头遗址、工业遗产等为引爆点,构建五大文旅融合集群。
    4.2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新优势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依托大运河历史典故、传说故事、古迹和著名人物,积极打造动漫、影视、音乐等线上产品和文创产品、手工艺品、休闲玩具等线下产品,开发以“隋唐故事”为核心的IP手游,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IP矩阵。
    培育“运河+”融合新业态。加强大运河文化旅游与科技、工业、生态、会展、体育等多项产业融合创新,实施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洛阳文化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繁荣夜间文旅经济。着力打造“古都夜八点”品牌,培育魅力夜游、时尚夜购、好味美食、活力夜娱等消费业态。
    4.3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提升旅游交通便利化。增加国内重点旅游热点城市航线以及境外旅游热点航线。推进旅游风景道建设,建立旅游公交专线,打造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闭环。
完善文旅配套设施。完善旅游集散服务功能,建设大运河标识系统,实施智慧旅游支撑工程,建设集文旅数字资产汇聚、线上资源整合、大数据推广应用、文旅综合服务及消费的“享游洛阳”大数据平台。
    4.4强化大运河文化传播
    交流加强旅游品牌传播推广。强力宣传“隋唐胜迹”品牌,依据品牌定位构建包含品牌Logo、品牌形象口号、品牌理念、品牌吉祥物、品牌商标等在内的品牌识别体系。突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线上和线下、境内和境外三个结合,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精准化宣传营销格局。
    增强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以讲好运河故事为着力点,持续提升“两节一会一论坛”知名度和吸引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品牌,以“牡丹、运河”为主题,借助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国际平台,谋划上半年的“牡丹文化月”,和下半年的“运河文化月”,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发展,讲好“河洛故事”,彰显洛阳文化魅力。大运河洛阳段作为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体系,在国家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语境下,通过盘活当地现存的文化旅游资源,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 大运河洛阳段文化旅游空间,配合历史文化宣传力度的强化,构建完善的、具有影响力的大运河洛阳段文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