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群信息工作部
总第1104期
 
关于我们
  • 出版时间:每月上旬
  • 投稿邮箱:lyymyhome@sina.cn
  • 联系电话:0379-63252224
  • 地  址:洛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元大道56号
理水建城,重塑城市与水的和谐关系——记2020城市与规划大会与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大会
新闻作者:潘赵婷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 潘赵婷/文 潘赵婷、王璐/图
    2020年11月18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以“韧性宜居,健康活力”为主题的“2020(第十五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和以“补水污染治理短板,促健康美丽城乡建设”为主题第十五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同期召开。来自国内外上百个城镇水务和城市规划领域大咖及从业者们,齐聚在此。由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刘阳带队,王璐、潘赵婷、高晓迪等四人一同赴杭州学习,在两天的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内容与行业发展,针对“智慧水务,韧性城市”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探讨。本次大会分为5大板块,展开了39场专题论会,共话城镇水务事业发展、共商未来城市规划方向。议题主要围绕韧性城市设计、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水系统规划与水景观设计、海绵城市发展等与城镇水务与城市规划相关专题展开研讨和交流,同时可对城镇水务新技术与设备进行参观与学习。从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强调“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更是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核心”。不难看出,党中央已经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的位置,而保障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安全,则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水城融、蓝绿汇、天人合’”是规划同仁共同的理想,而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水安全格局融入城市发展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的必然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吴志强在此次会议中从对2020年长江遭遇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洪灾、水资源总量大、人均亩均占有量少以及古代伟大的城水智慧等8个基本事实,以北京城市副中心水规划设计为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城市发展是一个生命的过程,而水则是城市生命的基本前提,在整个中国大地上,哪里有水,哪里人才就集聚,哪里经济就发展,哪里的创新就兴起,这不难得出想要建一座城,最先要做的便是理水,水与城的动力配置最终将决定城乡生命健康发展与兴旺。吴志强院士的团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水规划设计中以“保障行洪安全、稳定景观水位、解放亲水空间’”为理水目标,借鉴“理”的分水理念,构建“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保障副中心防洪防涝安全,稳定常水位,为营造活力亲水岸线提供条件,从而打造“上蓄、中疏、下排”的水安全格局,同时,同步推进温榆河生态化改造、温潮减河分洪廊道公园以及东郊湿地公园改造利用湿地蓄滞洪峰的三大重点工程,最终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形成多级水城共融的民生专项组团,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此次会议首次将城市发展大会与城镇水务大会联合举办,在国家相关部门及多个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大会规模和影响力不言而喻,这不单单是水务与城市规划两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更是未来整个城市发展的指向标。一次次的外出考察,不断学习,促使我们不断前进,将新的知识运用至未来的规划,将新的理念融入未来规划,确保实际规划项目更科学、更合理、更独特,是每一个规划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