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群信息工作部
总第1079期
 
关于我们
  • 出版时间:每月上旬
  • 投稿邮箱:lyymyhome@sina.cn
  • 联系电话:0379-63252224
  • 地  址:洛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元大道56号
2018首届郑州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学习心得
新闻作者:朱晓乐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二城乡规划院 朱晓乐/图文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们对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期盼。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对城市设计的日益重视和关注。
    近年来我院涉及城市设计的项目越来越多,大数据城市设计、丰李城市设计、南召城市设计等项目层出不穷,为了更好的顺应发展趋势,我院前往郑州为期三天的学习。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建筑学会、郑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郑州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于2018年9月18—21日在郑州市郑东新区举行。会议大咖云集,围绕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城市风貌特色保护与有机更新、新技术的应用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并结合实例讲解,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由于城市设计涉及领域较多、较广,本文略写一二,以飧读者。
    (1)城市设计的重要性
    千城一面,毫无层次的城市天际线,毫无特色的城市景观使城市缺少内涵、场所感和认同感。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是城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在城中走、城在画中游的景象。每个城市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这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中得到集中反映。城市设计应该通过城市性质差异,反映到环境特色、建筑风貌、文化氛围、城市形象等方面。应充分利用特定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展现城市特色的空间格局、形象面貌、风格气质和精气神韵,使城市富有个性和特色。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大到城市空间形态,小到城市街道,都需要城市设计的精雕细拙。城市需要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十分设计,足以看出城市设计的重要性。 
    (2)城市规划VS城市设计
    按照城市空间层次和规模,城市设计可分为宏观总体城市设计、中观区段城市设计和微观地段城市设计。宏观总体城市设计是基于城市的社会经济、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脉络,着重研究在城市总体规划前提下的城市形体结构、城市景观体系、开放空间和公共性人文活动空间的组织。中观区段城市设计主要涉及城市中功能相对独立并具有环境整体性的街区,如历史街区改造保护、城市中心区、商业中心等。地段级城市设计主要涉及建筑设计和特定建设项目的开发,如街景、广场、交通枢纽、大型建筑物及周边外部环境的设计。总体规划更关注的功能关系,控制性详细规划关注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而城市设计关注更多是城市形态格局、公共空间、建筑群体、景观格局等(尺度、比例、高度、色彩)。从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到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应该上下贯通,环环相扣,刚性传导,彼此协同。规划控制和设计控制都是开发控制的组成部分,规划控制关注城市的“功能合理性”,设计控制关注城市“形态和谐性”。城市设计虽不是法定规划,但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为了发挥城市设计的指导性,在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结合上,通常采用附加图则的形式,使城市设计法定地位在管理机制中得以落实。另外,还有一些城市将城市空间特色要求纳入项目审批流程。
    (3)建筑VS城市设计
    在城市设计中,建筑、园林景观、规划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建筑是构成风貌的主要元素,对风貌品质和特色形成影响极大。在建筑的设计中,不能就建筑论建筑,应跳出建筑看城市,即建筑不仅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造也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则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如果仅以单体建筑来思考设计,那样的建筑缺少内涵和灵魂。而结合城市文化的建筑是土生土长、和环境合二为一的。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更是城市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基。
    (4)场所的营造
    场所的营造应体现以人为本,关注街道、关注人的活动,在步行空间与休憩场所上,应营造舒适、宜人的尺度和空间环境。
    延续传统街巷肌理,留住街区特有基因,营造滨水空间活力,展现街道美学、优化空间都是对场所精神营造,增加城市活力,彰显地方文脉的方法。
    场所精神的保留与延续上,留住特有的文化,并植入新的活力。使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有认同感和方向感。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章明设计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就是基于场所精神的城市更新实践。历史的原因,滨江的工业区使得沿江形成宽窄不一的独立用地与特殊的城市肌理,同时也将江与城市生活空间隔离。他认为场所精神,既存在于锚固于场地的物质存留中,又存在于游离于场地的诗意呈现中。打造5.5公里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存博览带,在工业传承的同时打造生活化、生态性、智慧型的滨江空间。人本关怀、设施齐全、通畅可达,实现还江于民。结合海绵城市雨水花园、雨水湿地、渗水广场,打造连续的后工业原生生态景观带。
    为了保持滨江工业特色和历史沧桑感,在码头地面肌理、栓锚桩、防汛墙、雕塑等的设计上十分考究,使得滨江景观中工业性格的凸显,现在的滨江已成为多元活动的场所空间。新元素的介入既保持着对既有环境的尊重,有限度地介入现存空间,同时又以清晰可辨的方式和旧有元素形成比对性的并置关系。
    在规划、建筑、城市设计的学科交叉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表示,未来一位优秀的规划师同时应该也是又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城市设计工作者,规划、建筑、城市设计不能单拿一方面去思考,应该是综合性、全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表示,应该用城市设计的思维做规划,用规划的思维做城市设计,结合城市设计的规划才能更好的引导城市发展。
    从城市到街道到雕塑,都需要匠人精神的雕琢,去营造更加宜居、美丽,更加充满人文情怀的城市,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