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全面推进,森林与农田的面积在逐步减小,城市道路增多,水泥地面使雨水无法渗入并造成了积水,尤其在洪涝灾害发生时,更是使城市交通瘫痪,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海绵城市”由此衍生出来。海绵城市的含义就是通过增加绿化面积来在城市中设立池塘、湿地与湖泊等一系列的自然资源装置,对雨水进行渗透、过滤、储存与净化,然后释放得以利用的一个过程,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专业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1、加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显著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且自然生态资源也面临着枯竭,为了尽可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步,海绵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同时国家大力倡导水安全战略与新型城市化建设,旨在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再者,海绵城市也是我国特色的形象化称呼,它的主要功能是净化、蓄水、渗透与排涝,致力于维护自然水文调节,海绵城市建设所倡导的是“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理念,维持好水资源水环境与城市水循环系统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建立多平台的积水监测系统与信息联网,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安全高效与稳定的运营。
2、对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的意见
2.1确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与基本准则
海绵城市建设要始终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与逐步扩大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积,将大部分的降雨实现就地消纳与循环利用,务必要坚持政府引领与社会参与、统筹推进与规划引领、自然循环与生态为本的原则来建设海绵城市,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舒适、美丽健康的居住环境。另外,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还应该避免急于求成的心里和政绩化的冲动,坚决避免在城市局部区域打造样板与做表面文章,因为这不仅会导致劳民伤财与徒劳无功,还会浪费国家大量的资金成本,务必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与基本准则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向前进步发展。
2.2加强规划引领与统筹建设
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各个城市区域各处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绿色屋顶与透水路面等能否有效运作与发挥协同作用直接关乎着海绵城市整体质量的好坏,这在客观上要求相关的政府部门人员要切实抓好组织落实与完善相应的政策方针,不断的优化升级与改革创新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同时认清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程且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另外,要保持雨水径流特征在城市开发建设前后吻合,把雨水年径流量控制率最为硬性指标,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性内容与技术性要求,加快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达标建设,推进公园绿地建设与自然生态修复。
2.3抓好组织落实与完善支持政策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中最为关键性的另一大意见就是完善支持政策与抓好组织落实,财政部要积极推进PPP模式并逐步增强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大力倡导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再者,老旧城区要以黑臭水、棚户区危房改造为重中之重,推进海绵性道路与广场建设,并逐步不断的加快建设与改造沿岸截留干管,将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的落实情况如实的提交备案机关,总之,我们期待未来的步子更大也更稳,让海绵城市建设真正成为“美丽中国”和未来“绿色城镇化”的有力抓手和一种长效机制。
3、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1地区差异性较大,欠缺因地制宜
针对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中存在的诸多缺陷来讲,最为典型突出的问题就是欠缺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来施工且地区差异性较大,各个城市区域所面临的水问题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例如城市内涝、水污染、城市地下水资源紧缺等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在对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时对各地的地形地势、建筑格局、气象水文、城市布局等客观因素从宏观上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调研。再者,不能盲目的照抄照搬外国海绵城市建设,要结合本国城市规律的基础上参考借鉴解决城市洪涝的解决方法,道路绿化隔离带与两旁的绿化带也要通过植草沟、生物水塘等实现雨水调节。
3.2政策标准不完善,法律法规形同虚设
当前我国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欠缺完善标准的政策法律,在关于海绵城市试点选择、资金成本理念、技术指导等方面都没有强有力的保障,不少的行政部门之间存在整合与衔接不协调统一的缺陷,我国的水利环保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等都应该加紧研制不同区域内海绵城市建设的激励机制。此外,不少地区对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海绵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老城区海绵型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技术都不达标,难以保障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的安全稳定性与高技术含量,希望相关的专业负责人对其引起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并予以解决。
3.3对海绵城市认识不到位,理念陈旧
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实力有着迅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关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防内涝、节约水资源与污染源防治等还停留于传统理念上,难以号召响应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对径流污染控制与径流排水内涵都模棱两可,没有意识到海绵城市建设是多领域与多学科交叉的交集。另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专业技术有待磨合,同时它所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投融资模式已经老旧,难以维持好GDP增速与经济转型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4、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质量水平的有效策略
4.1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达标建设
一方面,必须要不断提高全民参与的意识,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设计、施工等单位的全面参与,建成后需要人人参与,做到人人保护植被、维护相关设施与遵守相关规定,遵守区域排放总量的规定,坚决不能出现违规超排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的区域,对其中的小区露天步行道优先使用透水铺装,同时建设蓄存雨水能力较好的景观水体基础设施以进一步减轻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集中消纳道路与附近的地块雨水径流,将下沉式绿地、小微湿地与新建公园绿地等完美的融入到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达标建设项目中来。
4.2强化政府引导,创新融资渠道
首先,加大财政支持,因为海绵城市的成功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与人力,同时选取相关资质较忧、信誉较好且最好有类似项目经历的单位承接此工程。其次,不断加快城市防汛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与洪涝预警调度能力,在规划编制环节中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内容,辅助以必要的水生态法律与立法政策,再者,真正缓解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的资金瓶颈,积极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信贷的支持力度,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进步。
4.3推进海绵型小区与建筑的建设
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与雨水分流排水管网,充分发挥出河道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净化、过滤与积蓄作用,严格禁止出现截弯取直与过度挤占河道行洪断面等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不法行为,增强公园与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改革创新雨水快排与直排的传统做法,取而代之以增加雨水排放口的措施。同时,控制好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与渗漏污染,多多采纳总承包等方式统筹组织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一步规范城市供排水设施规划、河道水系管理标准等,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的顺利高效实施,促进生态环境资源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平衡。
5、海绵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5、海绵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所谓的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充分发挥水系、道路与绿地、建筑等城市基础系统来逐步实现对雨水的反复循环利用,该理念不仅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与涵养水源,还有利于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与扩大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它能充分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海绵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鼓励与资金扶持。此外,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且自然资源短缺,要想获得长足的进步与突破,就只有提高全民建设海绵城市的意识,才能使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每个环节得到很好的落实,最后才能更好的顺利运行以建成更加美好的家园,由此可见,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光明无限的。
总的来说,本文对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政府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需要对此问题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与详细的探究,我们不仅需要深入剖析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与挑战,还需要参考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在这方面的宝贵建议与丰厚经验,才能构成更科学持续的推进力,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序科学运营,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