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群信息工作部
总第1065期
 
关于我们
  • 出版时间:每月上旬
  • 投稿邮箱:lyymyhome@sina.cn
  • 联系电话:0379-63252224
  • 地  址:洛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元大道56号
宜居的城市尺度
新闻作者:来自公众号元淦恭说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自:公众号元淦恭说
    前些天,有一篇文章叫《杭州,有???万人在假装生活》。文章讲了一个事实,杭州的绕城高速全行123公里,相当于北京的5环半,上海的外环+ ………“外地人来了杭州,以为我们很近了,实际上咱们不住在同一个城市里”。
    在过去的不到三十年里,杭州从一个建成区面积几与南宋都城故城无异,城区人口不过百万的城市,快速扩张成为一个面积令人咋舌的超大城市。虽然杭州无论从全域人口还是城区人口而言,都明显少于成都,但杭州城区实际的面积却比成都大得多。
    今天我无意谈论各个城市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或是人才流动等等问题,就说说城市的空间尺度吧。在这个问题上,北京作为一个超级摊大饼城市,是个特殊的例外,按下不表。而在南方的主要城市中,我们可以轻松地分出两组:上海、广州、成都;武汉、重庆、南京、杭州。
    这两组城市中,在空间分布上最典型的代表,又当属成都和武汉。成都是个典型的平原城市,市区府河、南河、沙河穿城而过,但这几条河都不宽,在中心城区完全没有山,也没有水域面积超过500亩的湖泊。成都每条街巷的行道树还算茂盛,但总体上缺少大的绿化空间,从宏观格局来看,整体上是裹得紧紧密不透风的钢筋混凝土森林。
    武汉的城市风貌和成都恰好相反,所谓“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的建成区面积从一开始就在全国城市中居于领先位置,长江和汉水分割了这座城市,而本身作为一座百湖之城,大量的湖泊水域和丘陵,也限制了这座城市的建设空间,因此武汉是个城市空间不断快速外拓的城市,从汉口的西北到武昌的东南,所要花费的时间如果坐高铁都快能从武汉到郑州或者长沙了。
    要论城市风光和绿地覆盖(这里不谈城市干净不干净这种问题),武汉的确不知道比成都高到哪里去了。但武汉这样的城市尺度,使域内通勤成本极高,同处一城的人,要串门或者聚会,也变成一件很不友善的事情。
武汉从一开始就是三镇的格局,重庆的情况也比较类似,由于域内多山,可建设的用地不多,只能呈散点状(这也是过去长期以来重庆的商业中心不能和高度中心化的成都相比的一个客观原因)。而南京和杭州,则是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快速地“武汉化”了。
    南京和杭州,都曾有过典型的城市地域,对于南京而言,这基本上是明城墙所圈起来的区域,而对杭州而言则是西抵西湖,东南到钱塘江的区域(其实还没到钱塘江)。然而,南京和杭州的传统城市地域,正好是由一系列天然地理阻隔围成的,要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就要直接绕过这些地理阻隔另起炉灶。南京南进直接跨过雨花台延伸到江宁,东进跨过紫金山布局到仙林;杭州亦然,在西边,杭州只能从西湖和西湖以西群山的西北展开,从浙大紫金港校区再到西溪湿地公园,再到更西的阿里西溪园区,在东边杭州又实施“拥江发展”战略,直接跨过钱江。一个在余杭的人和一个在萧山的人,也就根本算不上什么同城,基本上和杭州与上海的距离无异了。
    由此,我们简单来看,上海、广州和成都,是城区整体比较平坦(广州城北也有白云山,对城市尺度也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南京、杭州那么明显),城市整体比较紧凑,密度较高的城市。而武汉、重庆、南京、杭州等,则是城区内部大江、大山、大湖交织,以至于被迫把城市尺度拉得极大显得较松散的城市。南京和杭州的宜居之名,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玄武湖和钟山,西湖和周围的山峦。然而,这些大尺度的“障碍物”,实际上又在另外的层面影响了城市的空间格局,让这些城市变得不那么“宜居”。理论上上海大杭州小,其实现在在上海约饭局比在杭州要容易得多吧,从西溪到滨江,以现在杭州的公共交通覆盖和地面交通的拥堵程度,真是远远难于从上海虹桥到陆家嘴。
    这么来看,对于中国的城市而言,山川形胜和交通便利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死结。在这里倒是可以要给广州点一个赞,她的密度够高,城市够紧凑,但却拥有远远好于上海和成都的绿化,有着白云山、东山湖、流花湖、麓湖。她的城区人口远多于武汉和杭州,但却有着比她们小得多的城市尺度,通勤成本低,亲戚走动,朋友聚会都甚是方便。(即使住在番禺,要到珠江新城或者体育西路其实也并不算太麻烦,如果和一些别的城市相比的话)从这个意义上说,你要说哪个大城市比广州更宜居,一时还很难想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