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城乡规划院 陈少乐/图文
一、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出行率90%
在日本买车很便宜,却没有太多人愿意开车,既是有车也是小排量的车,大家比的不是谁的车更气派,而是以开大排量汽车为耻辱。日本是世界上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最便捷的城市之一,东京地铁线路图东京交通系统的最大特征是四通八达的城市轨道交通网。乘地下铁出行人数约占利用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出行总人数的1/5,而线路里程则只占据轨道交通总里程数的1/10。地下铁之外主要还有由地面线或高架线组成的市郊铁路、市区横贯铁路以及环状铁路。它们才是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的主角。这些铁路可以在早高峰时段的1小时内,以二三分钟的间隔发出由8—15节车厢编组的列车,一条路线的单向客运能力有5—10万人/小时。而这样的线路有30余条之多。东京的轨道交通都是严格按照以秒为单位制定的时刻表来运行的。在东京都市圈,即便是去50公里以外的场所,在使用轨道交通工具的情况下,都可以按照当初预定的时刻到达目的地。但是,铁路交通并不是有了线路和车站就能够发挥功效的。东京轨道交通之所以能够如此高效率运行,是过去50年来各方面通过不懈努力对原有线路进行完善和改造建设的结果。这50年间,东京都市圈的市郊铁路运行里程仅增加了一成,但客运能力却增长到原来的约三倍。高质量的轨道交通,不仅仅是轨道交通网络扩张的结果,还是通车运营之后不断改良的结果。
东京的十字路口在东京,包括许多政府官员、公司领导在内的上班族都依赖公共交通上下班。在早高峰时的东京市中心区,有91%的人乘坐轨道交通工具,而开小汽车的仅为6%。在东京,无论是在国际著名的大企业上班的工薪族,还是高级公务员或大学教授,大家几乎都利用轨道交通通勤。公司不会也没有必要为员工预备通勤用的停车场。即使在业务目的地都市圈内出行,也是利用轨道交通。事实上能灵活自如地利用轨道交通对于东京的商务人士来说,是一个必要的基本素质。
在日本,轨道交通绝非是只面向低收入者和学生的交通工具,利用轨道交通是“有身份”不丢面子的选择。三菱电器总公司只有5人有“专车”不仅仅是政府部门这样“抠门”,日本国内的公司也都一丝不苟地严格限制公务车。严格的停车收费管理措施日本通过严格的停车收费管理措施,有效限制了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东京停车场的费用一般在每月2万至4万日元(1200-2400元人民币)之间,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月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出门办事停车一般100日元只能停15分钟,如果在新宿、品川等大站附近停车,费用更高。因此,日本农村家庭汽车拥有量远远超过东京等大都市的家庭汽车拥有量。东京很多经济并不算太差的家庭并没有私家车,有车的家庭利用率也不高,私家车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自家车库里。
京都的火车站
京都的火车站设计应该谈的上最不像火车站的火车站,却称了世界上少有的古城优秀火车站的典范。京都火车站是日本建筑师原广司的代表作,是一个综合建筑体,包括酒店、百货、购物中心、电影院、博物馆、展览厅、地区政府办事处、停车场等。它像一个代表国际城市的主题公园,兼收了外国的设计因素:美国购物中心式的中庭、西方城市的传统公共空间以及日本的交通中心。京都火车站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火车站,它已是城市的大型开敞式露天舞台、大型活动的聚会中心、古城全景的观赏点、购物中心和空中城市。
当然这里也是火车站和交通枢纽。笔者最近也看到西安“大庑殿顶”火车站改建方案,浑然大气,然而和京都火车站做一对比—形式大于功能。找回历史符号的方法很多,最好的一种应该是延续城市精神服务大众(以人为本)!作为洛阳近期实施的四大枢纽,小编也建议洛阳火车站在改建过程中能学习京都的做法,重新诠释定位火车站的功能。
二、生态保护
日本近三十年没砍伐一颗树,日本也没有雾霾,大街上干净的可以随地坐下,山林植被覆盖率极高,除了地域气候环境之外,更多的是:日本资源紧缺,爱护环境的理念根植于心。篇幅所限本文仅从京东鸭川和笛吹河岸简短介绍两处亲切自然的滨水空间营造。
京都鸭川是京都的生态廊道同时也是京都的靓丽人文休憩廊道,历史上的鸭川洪水泛滥、污水横流,通过生态自理而不做过多的设计,生态河岸,亲水宜居。鸭川河两岸允许修建不影响环境和排洪的亭台构建,游人可以一边欣赏鸭川秀美飞风光一边品味古老的京都味觉。领先我们几十年就构建了最好的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的样板,亲近河川、亲近自然,把防洪、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城市景观四个课题统筹考虑,鸭川的治理就是很好的一部含蓄的京都文化,值得洛阳“四水同治”工程中学习和借鉴。
不仅都市的河流,山梨县笛吹市的樱花水岸,自然滨水空间给考察团一行留下深刻印象!笛吹市四面环山,一水中流,两岸城市夹河而居。在这个不足4万人的小镇,给河道空间留出了200米宽的生态空间,两岸樱花成行,滨水步道、亲水平台再不多做无用的人工设施,自然简谱,却也真诚亲切。洛阳境内河流众多,质朴不过渡设计的河道越来越少。海绵城市也好、生态修复也好,人们逐水而居的愿望不会改变,伊河、洛河、汝河上游及其支流生态敏感、自然环境优美。穿越多数乡镇或农村,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方式粗放,农田面源污染严重。站在构建“一核两区、四级联动”的现代城镇体系理念下,更应更多关注河道驳岸的设计,用滨水空间教会人们人和自然如何和谐共处。
山梨县笛吹川的滨水岸线
三、再生资源与垃圾分类
在东京,经常可以看到高耸入云、或方或圆的大烟囱,这些就是垃圾处理厂的标志。东京每个区都有一两个垃圾处理厂,它们不仅能回收资源,还可用焚烧垃圾的热量发电、提供热水等。可以说,垃圾处理厂对于促进城市节能环保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前提则是对垃圾细致入微的分类回收。
垃圾分类不分城市乡村
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由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最终填埋场不敷使用,并发生了很多关于垃圾问题的冲突。为此,东京在1956年制定了“清扫工厂10年建设计划”,决定在一些区建设自己的垃圾处理厂。
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日本的家庭垃圾主要根据是否能够焚烧而分为不燃垃圾和可燃垃圾。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越来越少,减少垃圾产生量并促进资源再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垃圾分类开始分为旧书报类、塑料类、废电池类等。
如今,日本的垃圾分类更加细致。以记者居住的东京都涩谷区为例,家庭垃圾被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类,其下又详细分类,例如资源垃圾可以分为矿泉水瓶、玻璃瓶、纸、铝罐、铁罐等。垃圾分类过程也要求得很细,以矿泉水瓶为例,要拧下瓶盖、撕掉包装纸作为可燃垃圾扔掉,还要清洗干净、踩扁后装进回收袋里放到收集处。
不仅东京这样的大城市,日本其他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垃圾分类也一样细致。例如爱知县碧南市将垃圾约分为26类,熊本县水俣市约24类。
法律多次修改不断完善
日本垃圾分类的历史,其实就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上世纪50年代后,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垃圾问题日益严重。1970年12月25日,日本国会制定了 《废弃物处理法》,这部法律经过多次修改,目的是遏制废弃物的排放,并对废弃物进行适当的分类、保管、收集、运输、再生和处理。
虽然修订了《废弃物处理法》,但是废弃物的产生依然非常庞大,确保最终处理废弃物的工厂也非常困难,同时非法投弃垃圾也在增加。日本政府认为,为了解决废弃物回收问题,需要摆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型”的经济社会,建设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
2000年6月2日,日本制定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该法提出,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规定了减少产生、再利用、再生利用、回收热量、适当处理等的优先顺序。
在日本很少看到垃圾桶,也没有环卫工人,街道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的诠释了“没有垃圾,自由放错地方的资源”。洛阳市被列为全国城市矿产城市和再生资源试点城市,垃圾分类、资源再生,值得我们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绿色健康,敬畏大自然的心态是每一个人需要细细琢磨和践行的生活品质。
观点不确之处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