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党群信息工作部
总第1039期
关于我们
  • 出版时间:每月上旬
  • 投稿邮箱:lyymyhome@sina.cn
  • 联系电话:0379-63252224
  • 地  址:洛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元大道56号
规划年会与“我们”
新闻作者:张玉华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二城乡规划院 张玉华/图文
2015年9月19日——9月21日,主题为“新常态:传承与变革”的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贵阳隆重召开,由公司总经理曹红普带队,副总经理陈向军、安巍和城乡规划院一线员工前去学习。
一年一度的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每年都吸引数千人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参会,堪称我国城乡规划领域水平最高的学术盛宴,一直被誉为“规划师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权威论道,与同行交流,分享过去的经验,寻求未来的共识;是“我们”,让这个节日,成为未来城乡规划事业的又一个起点。
年会首日,我们前往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参加年会全体大会。在举办了开幕式和颁奖仪式之后,八位规划届 “大佬”先后展开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围绕本届年会主题,大会报告就“海绵城市”、存量规划、社区营造、土地政策、大数据等多项内容进行交流。仇保兴理事长以“海绵城市”的三项基本内涵为引子,展开对规划变革体系重建的思考,从区域、城市规划区和建筑社区等三个层次系统的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实现途径。
贵阳市市委书记陈刚主要针对新常态下的贵阳市城乡规划转型进行探索,提出贵阳市应以“守底线、走新路”的创新发展为总体思路,从而实现城乡规划建设的转型发展。
新华社总编辑王军从“增量城市”到“存量城市”的城镇化道路转变展开议题,指出新型城镇化遇到的种种挑战。
郭仁忠院士主讲“大数据”,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关于技术和制度的关系也剖析的入木三分,他提出“空间是所有规划的起点和归宿,争论谁是主导毫无意义,最终都将在空间上落实”。
中山大学何艳玲教授的“大国之城、大城之殇”精彩报告将主题大会推入高潮,何教授从中国城市治理的角度探讨了国家制度设计对城市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何教授的演讲句句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何教授的报告无疑是对规划人的当头棒喝,直入心灵,让我们不忘初心!要天真!有立场!有情怀!有坚持!
罗家德教授从“什么是社区营造”入手,指出社区营造的核心是在社区中培育由下而上自治理、自发展的力量,核心关键是推动有主导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刘守英秘书长以“适应新常态的中国土地政策与城市化”为主题,他指出过去20年中国经济奇迹与我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安排与改革策略密不可分,同时指出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历史性转折点。
中规院副院长杨保军以“新时期的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为议题,从“永恒的主题、当前的诉求”、“如何理解我们这个时代”、“传承什么”、“变革什么”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年会次日、末日均为平行会议,每人挑选感兴趣的课题前往会场,大家兴致盎然,求知若渴。
充满激情的三天年会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们期待为规划行业的发展做的再多一点,在新常态下,“我们”众前行,众创新,齐心协力推动规划事业向前蓬勃发展!